- Published on
我的第一次创业经历
- Authors
- Name
- Tao
- @bartfastt
我的第一次创业经历
2014年的年底,我从阿里巴巴离职,作为技术合伙人和两个朋友开始了第一次创业历程。
我们的创业计划是做一个短视频App,当时的产品想法主要来自于一个国外的挺小众的应用,名字好像叫“Dare”,是一个用户可以共享一些自己的简短自拍视频的社交应用。当时正值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之巅,市场上有无数的项目和无数的资金,我们凭借一份PPT和一个对标产品,甚至没有做一个demo,就顺利拿到了国内某个知名风投的一笔50w美元天使轮投资。
当时国内的移动互联网基础建设,正处于3G网络为主流,4G才刚刚开始试点的时期。受限于当时的手机流量速度和费用,那个时代的主流还是图片社交,UGC视频产品才刚刚起步。抖音的前身Musical.ly才刚刚上线不到一年,快手在不久之前才从”Gif快手“转变为”快手“,短视频市场最火的产品是美图秀秀旗下的”美拍“。跟我们几乎同时上线的还有一个知名产品叫“小咖秀”。
我们在大约2015年的3月份,找好了办公室,正式开始写代码,因为最初人手紧张,我们希望以iOS平台优先,所以零iOS经验的我开始写这个iOS项目,大约四个月后,我们在7月份正式发布了第一个公开版本。产品的名字叫“可见”,图标是一个熊猫,用户可以使用手机摄像头录制短视频,在App内剪辑和制作,也可以拼接一些经典电影片段、替换声音等,之后可以将制作的短视频分享到平台。也许一些古早的互联网冲浪者还记得曾经的这个产品。
产品上线之后我们早期的主要推广策略是去大学里推广。我们找了一些上海本地大学的实习生,让他们去各个学校的论坛,BBS等地方发广告。但效果很不明显,应该说在推广上我们做的非常失败。
差不多在上线半年之后,到了2016年的2月份,公司的钱几乎花完了。从2016年的年初开始,我和当时的合伙人谈了很多个投资人,但因为产品的增长数据实在很难看,而我们也完全没有花心思在优化产品的数据上。前期我们找了很多机构,后续也通过FA介绍见了很多私人投资者。我依然记得我们谈的最后一个投资人,在上海的宝格丽酒店大堂,是一个山西的煤老板。但最终到公司帐上只剩下一个月工资的时候,后续的融资依然没有任何进展。也许是我们自己内心也怀疑这个产品的价值,也或者是我们没有看到短视频未来的前景。总之没有什么卖房贷款筹钱续命的情节,也没有大家同心合力不要工资共渡难关的场景,发完最后一个月工资之后,我们就这样简单的解散了公司。一场开始的迅速,结束的果断的创业历程就此宣告失败。
之后回想这段经历,我觉得可以总结到的几点教训:
创业团队的现金流很重要,每轮融资的钱起码要按18个月的运营成本来规划,同时在资金最少还剩6个月的时候,就需要赶紧开始找下一轮的钱了。我们当时的问题在于:一方面也许是钱来的太容易,花钱没有任何规划,按最高的标准买办公用品,甚至有一个月光办公室的零食和吃喝花掉了4万块;另一方面也没有及早的去找后续的融资,在创业团队中作为公司的CEO,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去找钱和找人,但我们当时花了所有的精力去打磨产品,等到钱快花完的时候才想到去融资。事实上后续很多投资人并没有明确的否定案子,只是还处于各种各样的流程中,但我们的财务状况已经没有办法等到结果。
在一个产品的早期,运营和推广才是最重要的,而不应该把太多的精力投入到产品细节的打磨中去。我们花了大部份的精力去优化产品体验,优化用户界面的精致,但完全忽视了最重要的推广和运营,同时选择的目标用户群里也很不合理,没有找到合适的目标受众。而参考同时期的快手,已经在目标下沉市场取得了非常迅速的发展。
这一点也许有些争议,那就是在产品规模还非常早期的阶段,可能合规性不是那么重要,但我们当时在这方面非常谨慎。一个例子是:上线之后的某一天,我们突然发现注册和日活出现了一个比较大量级的增长,调查了之后发现,是一个别的平台上有一定粉丝量的女性用户,在我们产品里发了几段擦边视频,然后也带来了很多她原本的粉丝过来。结果团队讨论之后,决定把这个账号ban掉。应该说那个用户发的视频,还是在合规限制以内的,但我们不敢冒这样的风险,也许这也是我们错过的一个潜在增长点。